close

近乎十全十美的豆腐

中國是第一個製造出富有營養的大豆飲料--「豆漿」的國家,更是第一個用凝固豆汁的方法創造出豆腐等一系列豆製品的國家。遠在漢朝 ( 公元前 206 ~公元前 195 年 ) 就發明了制豆腐的方法。漢朝的淮安王劉安,乃漢高祖劉邦之孫,曾招賓客方術之士數千,編寫《淮南子》一書。相傳豆腐的製作方法是劉安在組織術士們煉丹時發明的。術士們在煉丹過程中使用了許多礦物質,偶爾發現石膏可使豆乳凝固,遂製成豆腐,並沿用至今。

  明朝的《豆腐詩》生動地描繪了制豆腐的過程 :

  傳得淮安術最佳,皮膚褪盡見精華,

  一輪磨上流漿液,百沸湯中滾雪花,

  瓦缸浸來蟾有影,金刀剖破玉無瑕,

  箇中滋味誰得知,多在僧家與道家。

  未經加工的大豆難消化

  豆腐的發明堪稱中華民族聰明智慧的結晶,因為儘管大豆蛋白質含量奇高 , 但未經加工的大豆並不是十全十美。

  整粒大豆的蛋白質消化吸收率不高 : 炒大豆的消化率僅 50% ,水煮大豆的消化率也僅 65% 。這是因為大豆蛋白質為堅韌的植物纖維所包裹,即使咀嚼時已將整粒大豆咬碎,但消化液仍然難以完全接觸到蛋白質,以至蛋白質消化吸收率低。因此吃炒豆、水煮豆並不可取。

  大豆含有多種抗營養因子 : 如抗胰蛋白酶 , 血球凝集素 , 皂角素等,不僅會降低營養素的消化吸收率,而且會對胃腸道造成不良刺激,引起噁心、嘔吐、腹脹、腹瀉等症狀。

  豆腐的發明不僅保留了大豆豐富的營養素,而且完全克服了上述瑕點。大豆經過加工處理,去除了堅韌的植物纖維,而且經過煮沸加熱,也破壞了上述各種抗營養因子,這樣既提高了消化吸收率 ( 豆腐的消化吸收率達 95% 以上 ) ,又消除了不良作用,更為人類提供了數百種各式風味的豆製品。


  各式各樣的豆製品

  豆製品是以大豆為原料製成的食品,有十幾種,如豆腐、豆腐乾、豆漿、豆腐花、豆腐皮 ( 百葉、千張 ) 、腐竹、豆芽、腐乳、豆豉、醬油、豆油等。

  豆漿:傳統的方法是將大豆經水浸泡、碾磨、加熱、過濾後製成豆漿。中國人的三餐是從豆漿開始的。中國人喝豆漿,像歐美人飲牛奶一樣普遍。每天喝豆漿成為中國人保持健康的秘訣之一。

  豆腐:分為南、北兩類型,南豆腐是將點鹵 ( 通常用石膏 ) 後形成的豆腐腦倒入布包經輕壓後製成,色雪白、質細嫩。北豆腐是將點鹵 ( 通常用鹽鹵 ) 後形成的豆腐腦倒入模具經緊壓後製成,色乳白、質較老,但蛋白質含量較高。有人將豆腐形容為將人體需要的各種營養素都集中在一起的食品。

  豆腐乾、豆腐皮、腐竹:豆腐由於水分多,營養素又豐富,因此極易腐敗變質。我們的祖先又發明了制豆腐乾、豆腐皮、腐竹等豆製品的方法,這樣不僅容易保存,也便於攜帶。而且由於減少了水分,豆腐乾中營養素含量更高,變成了營養素的濃縮品。

  豆芽:能從豆腐裡挑出的「骨頭」是豆腐不含維他命 C ,以及不含僅在動物性食物中才存在的維他命 B12 。然而大豆經水浸發芽後,維他命 C 的含量神奇般地變得豐富,維生素 B12 的含量也增長了 10 多倍。不僅可彌補蔬菜貧乏季節維他命 C 的不足,而且為素食者提供了維他命 B12 的來源。

  以豆腐乾等為原料,配以植物油、香料等,又可製成下列五大類上百種的素製品:

  鹵製品:如香干、五香干、茶乾等。

  油炸製品:如油豆腐、豆腐泡等。

  炸鹵製品:如素雞、素雜錦、素火腿、素排骨等。

  熏製品:如熏干、熏素肚等。

  炸炒製品:如炒肝尖、辣汁豆腐等。

  豆類食品實在是營養冠天下。然而隨著國人飲食習慣逐漸洋化,祖先流傳下來的「無價之寶」卻有逐漸被忽視的趨勢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一片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